傳統養老模式已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,也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需求,而智慧養老逐漸成為主要模式,并且日漸完善,那么,相對傳統養老,智慧養老有什么不同呢?其未來發展又是如何呢?
智慧養老是指利用先進的IT技術手段,開發面向居家老人、社區、機構的物聯網系統平臺,提供實時、快捷、高效、物聯化、智能化的養老服務。借助"養老"和"健康"綜合服務平臺,將政府、醫療機構、服務商、個人、家庭連接起來,滿足老年人多樣化、多層次的需求。
智慧社區、養老地產都是其重要環節,備受各界人士關注。和傳統養老相比,智慧養老借助信息技術極大拓展需求響應的范圍,豐富了服務廣度和深度。
從傳統養老到智慧養老轉變
智慧養老是從多個維度改造傳統養老服務模式,實現綜合性服務創新。一是能化解老年人面對的多樣化養老風險,滿足老年人更高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。二是可實現服務從“點對點、包到包”到“包對點”的轉變,使得供需匹配更精準及高效。三是打破養老空間限制,填補家庭養老功能。四是實現養老服務從供給到需求的平臺集成。五是一定程度上可實現養老服務的質量監督。
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優勢
以社區居家養老群體為服務對象,接入各種終端健康監測產品采集并整合老年人安全、健康相關信息,將專業醫療健康服務機構、康復中心、家政服務、急救服務與個人、家庭隨時隨地連接起來。通過寬帶信息網絡,充分利用視頻監控技術、地理信息系統(GIS)、全球定位系統(GPS)、計算機技術、通訊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,整合和利用現有跨系統的信息化資源,統一構建智慧養老基礎平臺。
相比傳統的養老服務,智慧養老除豐富產品供應外,還降低了交易成本,并借助電子商務平臺長尾效應滿足個性化效應。利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和完善的網絡統籌,彌補了人力養老服務資源不足的缺陷,同時智能化的服務手段也將服務的人為風險降至最低
智慧養老將養老服務由人工化向智能化、自動化的轉變,借助信息技術將人、物、信息及服務進行一個充分的融合,通過構建服務平臺,實現養老服務的全面性、整體性和社會性,提高了養老服務的便捷性與準確性,及時、有效地滿足老年人多樣性的養老服務。
政府新政助力智慧養老
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,2018年中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為24949萬人,占總人口比重的17.9%,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為16658萬人,占總人口比重的11.9%。根據國際標準,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人口數量占總人口比重達10%以上,或者65歲以上人數比重達7%以上,就意味著進入“老齡化社會”。
今年4月,國務院辦公廳印發《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》,從深化放管服改革、拓寬養老服務投融資渠道、擴大養老服務就業創業、擴大養老服務消費、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、促進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條政策措施,并為發展智慧養老產業指明方向:持續推動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,拓展信息技術在養老領域的應用。
智慧養老將迎黃金期
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、副部長羅先生指出,發展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,為擴大國內市場提供了重要的消費引擎,為電子信息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難得的發展契機。
據了解,過去兩年里,三部委已公布了兩批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名單。目前,全國共有79家智慧健康養老示范企業,130個智慧健康養老示范街道(鄉鎮)和29個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。未來3年中國智慧健康養老產業將保持高速增長,市場潛力巨大。